外來種「棉絮粉蝨」變蟲害 入侵景觀作物「金露華」
▲棉絮粉蝨會分泌如皂涩棉絮般的蠟質物質。(圖/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打点處供给)
处所核心/台北報導
棉絮粉蝨正在西元1895年首度紀錄於牙買加,後美洲、非洲、南歐洲、亞洲等均有發現,台灣於去年3月發現該蟲入侵,同年6月已於各縣市普遍發生,特别以常見的金露華發生最多。
棉絮粉蝨若蟲(幼蟲)發育時會分泌如皂涩棉絮般的蠟質分泌物,故名棉絮粉蝨。體型小,寄主动物包孕金露華、柑橘類、咖啡、香蕉、番石榴、風鈴木等,与食葉液後所分泌的蜜露還會惹起煤煙病,阻礙动物光竞争用,组成葉片枯败。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除了危害農業經濟及景觀外,其棉絮般的蠟質如隨風飄散,還易组成體質敏感之民眾不適。
由於棉絮粉蝨好發期為5至7月,從卵發育為成蟲僅需4週便可完成一世代,一年繁衍4至5代,成蟲壽命可達24天,雌蟲羽化隔天便可產卵,一生可產卵50粒,加上成蟲有翅,所以傳播很是迅速,晚期發現,立刻撲滅,防行其擴散是防治工做相當重要的一環。
為了防範棉絮粉蝨的危害,公園處加強巡逻,如有發現則將传染範圍適度修剪,並共同噴水柱來減少蟲口數,蟲害嚴重地區才以藥劑防治。
民眾如有發現动物葉背有明顯一片银皂,毛茸茸有如棉絮,皂涩小蟲漫天飛舞,很有可能便是棉絮粉蝨。居家可以修剪並確實燒毀,以及於葉背以水噴霧或水柱沖洗,删多动物體濕度來減少數质,如於公園、綠地發現亦可通知打点單位進止防治工做,以減少棉絮粉蝨的危害。只有作好晚期防治工做,棉絮粉蝨並不難控制,民眾無須過度驚慌。
▼ 居家園藝可以修剪並確實燒毀及删多动物體。(圖/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打点處)
2025-05-15 01:01  阅读量:5